人物小传:唐穗欣,男,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信工学院院自动化系主任,电子设计创新实践基地负责人,从2009年至今,为了电子设计创新特色班人才的培养,连续8年暑假在学校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渡过,8届特色班共招生培养了近2000人。
主编与参编教材2篇,参与其他多项省级教、科研项目,主持校级重点教研课题研究,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指导学生在全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包括全国1等奖、省特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62个,2015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周年” 表彰中,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优秀辅导教师”。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ITAT)获得过包括全国1等奖等奖项近50个,其中国家级奖项24个,并连续4年被评为“大赛最佳指导老师”。
成绩的获得,需要辛勤的付出
从2009年至今,为了电子设计特色班人才的培养,连续8年暑假在学校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渡过,8届特色班共招生培养了近2000人。从2012年,唐穗欣教授作为在信息工程学院电类专业开设的“电子设计创新特色班”负责人。围绕着电类专业特色,成功实施了目标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创新教学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战略。
“电子设计创新特色班”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是在电类本科教育中培养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实施精英教育,并以第二课堂带动第一课堂的发展,带动整个学院学生的学习氛围。培养的精英人才具备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设计、制作、调试电子设备技术功底和能力。
实现“电子设计创新特色班”的目标定位,在招生、选拔和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在招生模式上,给所有的学生相同的机会,只要对电子设计有兴趣的一、二年级同学皆可以报名参加第一阶段的培训。每届培训报名人数超过200名。在阶段的培训中不断的进行自我淘汰与选择。在培训选拔模式上,实行“自然淘汰”,每一届一开始200多名的参训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只要按时参训、跟上培训进度并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原则上不主动对学生淘汰。虽然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只要对电子设计有浓厚兴趣,肯下功夫投入精力与时间,老师都会进行耐心的指导。随着培训课程难度不断加深,有的学生知难而退,缺乏继续学习的毅力与勇气,由此选择退出的人数占了大部分;学习兴趣的转移,有的学生在培训中期想考研,感觉时间兼顾不过来;其他活动的干扰,有一些学生干部学校活动或其他活动过多导致投入时间过少,逐渐跟不上培训进度而放弃。
经过三个阶段的培训,一轮轮自然淘汰之后,能坚持到暑假赛前强训的学生一般只余20到30人左右,而这些人的坚持源于对电子设计的浓厚兴趣,异于常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采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在专业教育方面,采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以竞赛为引导,任务(项目)为依托,实战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电子设计项目任务进行电子设计领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强调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武昌理工学院电子设计特色班每年招生200多名左右学生,每三个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培训项目。
团队共同讨论解决碰到的技术难点,分享新的知识点,进行技术互助,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实现共同进步。在项目任务下达之后,团队先讨论方案的选择与合理性分析;项目的模块划分;人员的分工;模块接口问题可能性与处理预判。
学校电子设计特色班的团队协作氛围非常浓烈,而这种良好氛围将驱动学生在这个团队的认同感,使他们互帮互助,一致向上。
根据电子设计创新的特点,由于电子设计发展越来越快,分支也越来越多, 电子设计本身方向也很多,分类为如:“控制类”,“信号类”,“电源类”,“通信类”,“仪器类”等多个方向。每年全国(省)电子设计竞赛的选题有7个,就是分属不种的类型,实验室结合武昌理工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选型训练,重点突破,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分为“基础性训练”,“分类型训练”,“突破性训练”。
基础性训练:用半年的时间完成基础性训练,包括单片机理论与实践;模电基础与实践;基础运用训练,包括语音存储与回放;430单片机基础与实践。为入分类型训练打下扎实基础。分类型训练:根据学生特点,在5个方向选择“控制类”,“信号类”设计方向,学生分为控制组,信号组,根据方向选择设计课题,对往年电子设计真题进行选择并加以整合,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设计题目。突破性训练:每个组在完成相应布置的设计课题后,选拔部分组交叉完成其他类型课题,如让控制组同学做信号类的题目,信号组的同学做电源类的题目,在保证训练水平的前提下,提高训练广度与深度。
教学方法创新
针对电类专业的特点,改变第一课堂中落后的教学方式,唐教授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采取了“小组合作”、“以老带新”、“项目驱动”、“方案优化”、“项目总结”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以三人为一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每阶段培训任务。以老带新:培训为两年一届,以老生带动新生,高年级的同学辅助教师完成班级管理、教学管理。项目驱动:三个培训阶段,伴随着不同的项目,即使是基础训练的阶段,也是以小项目的形式来进行。以项目的完成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方案优化法:电子设计相同的课题,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分析优劣、适用范围,进行合理优化,鼓励创新。项目总结:在每个项目完成、验收时,进行项目总结,以学生上讲台总结,台下学生提问、探讨,教师指导的形式进行。
评价机制创新
对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分为“项目评价”,“过程评价”和“通适评价”三个部分。项目评价:人才的培训效果主要以最终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价。每个项目完成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项目的实地展示、运行情况,达到设计要求的程度,创新点。过程评价: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分阶段进学生进行抽查,项目验收前完成并上交:课题报告、项目运行视频、项目涉及资料整理。项目验收时,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面试考查。
通适评价:通过项目的完成评价小组、团队分工协作能力,通过小组总结评价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的制作过程评价学生的专注力。
正是基于唐老师的创新战略,“电子设计创新特色班”学生的成果丰硕。8年来,在各类电子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多项;学生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
学生就业质量高,除了部分学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之外,绝大多部同学一毕业就应聘上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设计工程师等岗位;多位同学在几年实践工作之后,利用技术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如网工0901马作伟、自动化0901刘义红、机电1001胡平合创的沃航(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电信0801班胡明创办的浙江浙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