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记者 伍凤 报道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底线》,是司法生态与社会大众连接的桥梁。在观看了这部剧后,我认为对社会法律意识与法治氛围颇有益处。
在许多人眼里,法律机关总是显得高高在上,而这部剧却通过演绎世间百态,来向观众展示法律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从而拉近心理上的距离。剧中很多案子都改编自现实。曾经风靡网络的北大学霸弑母案件就被这部剧生动演绎了出来,这个人物真是又可悲又可恨,可是这样的悲剧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母亲的教育理念也有问题。
剧集一开场就以“辱母杀人案”“女主播直播猝死案”“女性职场骚扰案”为引,伴随多起民生案件的矛盾调处,这种大案小案接踵而至,民生调解纷至沓来的节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演技更是可圈可点,精彩纷呈。该剧阵容强大,不管是老戏骨王劲松、张志坚、吴彦姝等,还是实力派演员演员靳东、刘敏涛、岳旸、印小天等在剧中的出色演绎,为专业极强的法治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虽然我不了解真实的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工作状况,但在这部剧中,让我看到了一个基层法院的工作日常,辛苦而琐碎,真实而温情。剧中的骆优优案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了符合法律正义的审判过程。宣判后,方远又特别指出:“人不是机器,人有极限,当公司的制度设计完全趋向于利益最大化时,将是对人和人性的扼杀。”表明了法官对劳动者权益的关切,体现了司法的温情。
《底线》这部剧节奏紧凑,超出预期,每一集都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呈现,真正弘扬了“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暖”这一法律底线。社会中必定会有一部分坏人,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法律这样的武器保护好人,让好人不至于沦落成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