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两门课“打配合”,让编程学习事半功倍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8-02 阅读:

中南在线8月2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岳佳佳 报道)在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们常说,《数据结构》和《Python高级开发技术》是两门“必须一起学才够味”的课。一门教你怎么把数据“收拾”得明明白白,一门教你怎么用Python把这些“收拾好的数据”变成能用的东西,两者搭配着学,编程技能会不断往上涨。两门课能成为省级一流课程,可不是没道理的。

《数据结构》这门课可不是一天炼成的。从2004年建实验室开始,老师们一点点攒出了习题库、案例库,到后来搞翻转课堂,让学生带着视频里的知识点到课堂上实战。2018年,黄薇老师带着团队自己开发了WUTOJ编程平台,学生提交代码后马上就能知道哪里错了,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现在还和科大讯飞合作,把企业里的真实项目搬进了课堂。

而《Python高级开发技术》则是实战训练营。在这里,学生们不再是写简单的小程序,而是学着用装饰器、异步IO这些“高级招式”,开发像模像样的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刘蕤豪利用课上学的专业知识,凭借自主研发的“柚坛工具箱(Uotan ToolboxNT)”项目,获评“2024年武汉市十大优秀开源软件项目”,并获得30万元奖励,这也是该榜单中唯一一个在校本科生申报项目。

这两门课看似不一样,实则关系密切。学生们在做课程设计时,常常要两门课结合起来,用树结构处理层级数据,再用Python的生成器把结果高效输出;用哈希表存用户信息,再通过Django框架做成能交互的网页。依托课程平台,近五年来,学生在“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蓝桥杯”全国软件程序设计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总获奖共100余项。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余欣表示:“刚学《数据结构》时,觉得链表、树这些东西就像绕口令,直到上了《Python高级开发技术》才恍然大悟。我举了个例子,数据结构里学的哈希表,就像个贴满标签的收纳盒,找东西特别快;而在Python课上,用字典(底层就是哈希表)处理用户信息时,瞬间就明白这东西为啥好用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