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107班级学生高超,生于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的农村贫困家庭,早在2008年就确认为了低保户。他的听力存在障碍,属于壹级残疾,导致其在生活和学习上面临诸多挑战,就连在校期间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都不够顺畅。母亲因身体状况不佳,长期脱岗在家,无法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工资微薄,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他父亲一人身上。他也曾想过放弃读书,但父母始终鼓励他努力学习,希望他能够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在2023年入学之际,高超带着亲戚朋友们东拼西凑的学费来到了武昌理工学院。
通过学生家庭信息整理和班干部常规座谈会中,迅速了解并掌握到了高超的具体情况,于是,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五困生”专项帮扶工作中,针对高超这类型的困难学生,立马将其纳入到了学校第一批帮扶对象,开启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帮扶工作。
素质导师主动向学校和学院申请并介绍助学岗位,通过勤工俭学达到促学助帮扶。在国家助学金通知下发后,高超这类型极其贫困的学生,便成为了素质导师日夜心系的群体,指导他申请助学金以及在获得助学金后引导其学会感恩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素质导师发现了高超与人交流较少,一群人中他显得较为沉默,平时与人沟通也不多,为了积极了解高超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充分关注他的学习生活,每两周会与高超进行面对面交谈,定期也会走访寝室积极关注他的生活状况。学习生活中,班长也会积极关注并提供支持,基本实现了学校、学院、辅导员和班干部的四级联动框架帮扶。
家庭是高超求学之旅心中一直比较担心的“港湾”,求学在外,高超并没有忘记及时关注家里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身体健康一直是高超逢电话必关心的常态,以致在交流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拳拳孝心,基于此,素质导师也经常与他的父母沟通联系,将高超的先进事例及时反馈给他父母,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传达至其父母,告知其父母家里关于读书有任何困难也可及时告诉素质导师,初步做到了“家-校联动”帮扶。此外,高超也感受到了学校、学院的悉心关怀和精准帮扶,对此非常感激,学院领导和老师也经常鼓励他不放弃,努力完成学业,励志奋发读书,赓续锤炼过硬本领。
压力虽大,高超仍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并不断学习,持续努力。在学校和学院的帮扶下,高超踔厉奋发,他的身影留下了诸多青春的美好,不仅加入了学校的摄影团,还在学习之余考取了java语言二级证书,同时他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范畴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2022年的青鸽志愿服务活动,他主动为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送去了学习用品和精神上的温暖,这对于他既是一种关心关爱,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在这些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和我一样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未来多么艰难,我都要努力拼搏,不辜负自己和他人的期望。”高超同学坚定地表达。
学院领导表示:“通过困难帮扶,我们见证了他的成长,现在我们见到的是一个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发奋努力的高超”。学校的培养,让他很有感恩之心,而正是这颗感恩之心催人奋进。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道“求学期间我遇到过不少的困难,幸好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帮助着我,让我渐渐的从懵懂无知到成熟自信,从不知所措到目标明确,并能把学习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这些都离不开我们人工智能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帮扶无形,学子有心,在学校的大力帮扶下,育人模式逐渐多样化,效率更加强化,在大力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挺膺担当、肩负时代重任的学子之路上扎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