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汉语言2004班 孙梦涵
近几年“国漫崛起”这个词越发具有热度,而国漫的质量也确实在逐步提升,整体上让大家看到了国漫未来发展的希望。从《大圣归来》到《哪吒》再到《姜子牙》,大家越来越关注国漫的发展。
姜子牙作为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其具有浓厚的国风,它在影片的开始就用绚烂的2D形式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撼。要想做出独一无二的国产电影,就必然需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在《姜子牙》的2D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水墨画技巧,以泼墨画的形式推动故事背景的展开,这毫无疑问是非常优秀的开篇。在故事背景叙述完之后又自然而然地过度到灵动的3D,故事的宏大背景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而无论是四不相这样的神话动物,还是姜子牙这样的传奇人物,它们流畅的动作模型完全表明了国产动画已经崭露头角,不再仅仅依赖模仿美漫日漫,而真正有了自己的“IP”与神韵。
影片的主角姜子牙的原型是《封神演义》的主角姜子牙,他代理“封神榜”,手持打神鞭,深受元始天尊的器重。而在本片中,姜子牙由一个“智者”变成了一个“老顽固”,一个“有点憨并且被师尊骗”的大叔。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样,《姜子牙》也打破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对这一角色的固有形象认知。姜子牙原型给观众们留下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与原型的不符很容易让观众出戏,导致产生不了共鸣感。同时,本片中除了打神鞭,钓鱼等镜头外,很难“佐证”他是姜子牙,似乎影片只是需要一个神,而这个神可以是任何名字,只是恰巧选到了姜子牙这一人物。制作团队刻意地将姜子牙“去神化”,却没有找到一个让观众觉得不出戏能产生共鸣又有新鲜感的平衡点。 影片讨论了“苍生”和“一人”的哲学关系,师尊的理念是“舍一人而救苍生”,而姜子牙的理念是“见一人救一人,问心无愧即可”。故事素材借用了神话的背景,将主人公姜子牙的性格“完美化”。在姜子牙的世界观里,善不分大小,他的人生信条便是行遍所有的善。姜子牙的这一形象也印证了海报上所写的“每一个无辜之人都不应该被牺牲”,这也正是姜子牙所信奉的“见一人救一人”,因为“一人不救何以救苍生”。制作团队想表达的是善恶的决定权在谁,神能决定善恶的标准吗?但这一深层立意却没有在影片中很好的表达出来。 国产动漫并不是不能做好,196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厂出品的《大闹天宫》上映, 其中包含了京剧,壁画和各种旅游中国特色的建筑,反响极为不俗。这个时期的作品无论是艺术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如:1958年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的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的第一部水墨片《小蝌蚪找妈妈》等,富有中国特色,完美融合东方美学是这个时期国漫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中国动画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中国的动漫行业在文革以后一直低迷,但这两年在动画人的不懈努力之下逐渐崛起。2015年的《十万个冷笑话》和《大圣归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狐妖小红娘》、《罗小黑战记》和《凸变英雄LEAF》成功走出国门。《刺客伍六七》和《白蛇缘起》荣获法国昂西动画节提名。从开始的本国播出到走出国门,观众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从只有儿童到老少皆有。国漫从不被看好一步步走到今天,它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走进观众的视野——一种饱含中国特色却又让世界认同的方式。电影本身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表达,《姜子牙》也只是国漫发展道路上的一小步而已。前路漫漫,国漫正求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