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梅南副刊 » 正文
Supplement
梅南副刊

我的东坡先生——读《山居笔记》有感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0-12-28 阅读:

汉语言2004班 孙梦涵

苏轼对我而言,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我第一个真正喜欢的人,也是我的第一个偶像。

说来也奇妙,中三年,我竟这样轻轻浅浅保持这份喜爱。不是了然于胸,深藏不露的,而是公之于众,宣之于口的。听起来很深情,然而那时候我的喜欢直白而浅显,倘若有人问我为何,我所作答不过是众所周知的他乐观豁达,文采斐然,再加上我对他全才绝技的一通吹捧。

犹记得当年,我捧着语文课本,早早地把《赤壁赋》背得滚瓜烂熟,早早地开始盼学习这篇文章。如今,老师讲了哪些内容我早已淡忘,只记得她推荐我们看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突围》。从那时起,我才逐渐开始深入了解苏轼。

我爱朗读他的诗词,我爱那朗朗上口的音律,也爱那精妙绝伦的字句,更爱他永远真挚的情怀。我的每一次发声,都像是彼此跨越千年的灵魂碰撞发出的绝响。

偶然,我又拿起了余秋雨《山居笔记》,这一次,我是从头读起。可当我翻到《苏东坡突围》这一页,心中还是难免波澜暗涌。

余秋雨先生把苏轼经历乌台诗案的缘由讲述得简洁明了,亦将他的心理变化表现得酣畅淋漓。当年我阅读这篇文章,第一次对这桩千古冤案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余秋雨先生文字的感染力很强,让那时知之甚少的我忍不住反反复复字句斟酌。

如今重读,我依然心疼,依然愤懑,依然热泪盈眶。

揆诸当下,我们都能领略到社会舆论导向的威力,而在当时又何尝不是。当万千卑劣的小人被苏东坡的光芒灼伤了眼,他们嫉恨,他们仇怨,于是,他们忘恩负义,他们诽谤构陷。就这样,我们可敬可爱的东坡先生下狱了。他当然也会惊慌失措,也会满心歉疚,他担心亲友受牵连,甚至尝试自杀。在这里,我非常赞同余秋雨先生的观点,文化的脆弱性就在于此,历史的齿轮不会永远完美啮合,分毫阴差阳错,我们便可能遗失一颗璀璨千古的明珠。

在一波新的舆论导向下,苏东坡被释放,贬至黄州。此时的苏东坡,已是体味到了世事浮沉不定,人心险恶叵测,已是经历了牢狱之灾,受尽身心折磨。此后于黄州的种种佳作,是他的反思,他的沉淀,亦是他才华和情感积郁沉寂后的喷薄迸射。

如今的我相比当年,对子瞻的了解更加全面,对他的喜爱也更加深刻。我知道乌台诗案对他而言不过是苦难的开始,此后几十年风雨,都更加变幻多端,阴晴不定。我知道他辗转在命运的征途中,也曾黯然彷徨,也曾心灰意冷,可他那份炙热的入世情怀从未消减。他也曾遥寄孤鸿,叹一声寂寞沙洲冷他也曾踏破风雨,任凭阴晴他也曾伤怀在茫茫夜,思量不尽千行泪他也曾禅悟佛法三分缘,与众友笑浪天地间。东坡先生,他多才也多情,复杂又纯粹。历史长河浩浩汤汤奔流千年,汇聚出来的先生的模样依旧生动鲜明,他闪耀在文化的时光塔里,印刻在此后万千登塔人的心中。

不知不觉平淡经久,他跨越千年,给我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给我力量,给我淡然与宁静,给我炙热和希望。

这是我的东坡先生,我们的东坡先生。

上一篇:灵魂砍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