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梅南副刊 » 正文
Supplement
梅南副刊

追风筝的人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2-04-13 阅读:

大通社见习记者 魏辰悦 报道

今天给大家推荐卡勒德·胡尼塞的《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的这本《追风筝的人》以阿富汗战争前后为背景,讲的是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他的童年玩伴哈桑之间的故事。全书以风筝为主线,描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富汗人民安逸祥和的生活,直到苏联入侵,开始了全民水深火热的时代,见证了阿富汗由盛到衰再到满目疮痍的历史。这本书是以阿米尔的角度回忆的,是一部关于背叛和自我救赎的故事。

十二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从小与仆人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在冬天的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如愿得冠。哈桑尽力为阿米尔追回风筝,却受到阿塞夫的迫害。看到一切的阿米尔却未挺身而出,事后充满内疚,最终逼走哈桑。自我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于是,阿米尔踏上了为自我和父亲赎罪的道路:找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懦弱的阿米尔、重情义的哈桑、严肃的父亲以及平易近人的拉辛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哈桑对阿米尔说过,法里德对阿米尔说过,阿米尔对索拉博说过,这不是玩笑,而是郑重的承诺,朋友与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不需要物质,需要的是互相的信任。一句话足见哈桑对他主人无比的忠诚,甚至愿意不顾一切帮主人追回一个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或许,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真心、真诚相待每一个人。每个⼈的⼼中都有⼀个风筝,它拴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诚。它是象征我们⼈格的风筝,让我们勇敢地追寻那⽀风筝。《追风筝的人》给了我们暗示:只要相信它会终有落下的那一天,只要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终有一天风筝会被追到,并且平静安稳地停落在我们的掌心。

看了战乱里国家的人颠沛流离,看看现在的叙利亚,我不想说太多这些,其实没有对比就没有这些感觉。我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幸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样我才可以跑步,才可以读书,还可以跑步又读书。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追逐我们自己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