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大通社记者 李晓炫 报道
今天看的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引发了我对生活、现实以及生命的思考。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一个又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号演奏者,一个终身在船上度过的钢琴师。
平常的一天,在头等舱贵宾们下船后,船上的员工照例去打扫卫生,却发现一个本该装着柠檬的水果纸盒里面躺着婴儿,一位传奇钢琴师的人生就此开始了。船上的工作环境很恶劣,发现婴儿的更是一位常年在船上工作的单身中年黑人大叔,工友们劝他把孩子交给警察或者让他自生自灭,但是大叔却决定收养他但是烧炉工却在他8岁时意外死亡了。嘈杂恶劣的环境没有养成钢琴师淘气无法无天的性格,反而他从小就展现了对于钢琴的天赋,常常一个人偷偷去用船上贵宾室的钢琴弹奏。一位美丽的女人,同时也是一名乐手的到来打乱了他一成不变的世界。
纵使他对少女一见钟情,也没有跟随少女下船去追寻她,哪怕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反复劝他下船,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科技的飞速进步,这艘船被政府决定轰炸报废了,他依然觉得留在船上,他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感觉自我前途无量,可是,阻止了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那些我所无法看见的东西,你明白吗?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一切的尽头,是世界的尽头。”
1900,是的,这不是年号,也不是什么特殊数字串,而是他的名字,他既没有出生证明,也没有身份证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随着报废的游轮沉入海底,就像悄然消逝的音符。
我常常想,1900这么有天赋,完全可以去陆地发展成为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可以生活的很好 甚至是如果他想,还可以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过上辛福快乐的生活。可是他没有选择踏出那一步,他退缩了,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于是走进了自己人生的尽头。大海是宽容的,它载满了回忆,也满载着痛苦,而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我们,却不能跟1900一样去寻找自我的尽头,也许1900选择与游轮一起结束是快乐的,但他终究没有看到——那片广博蔚蓝的“大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