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Media
媒体关注

今日头条:武汉一高校体育老师五年指导学生获得70多项金牌、3项冠军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1-07-22 阅读:

他从教20多年,与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口中爱操心的“王爸爸”;他善于创新,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教材3部,是同事眼中的“教研达人”;他近五年来指导游泳队学生获得70多项省级金牌,指导的篮球队三次获得湖北省甲组冠军......武昌理工学院体育课部教师王德平副教授,是一个爱“操心”又爱“钻研”的老师,他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教练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还荣获全校“十佳教师”“卓越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近日,他被学校推荐为“荆楚好老师”候选人。

武汉一高校体育老师五年指导学生获得70多项金牌、3项冠军

从教20多年,是学生们口中爱操心的“王爸爸”

从1998年至今,王德平从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已经有23个年头了,寒来暑往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他20余年如一日地为学生们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知疲惫地“操心”着。课堂上他是学生们严格训练的王sir,下课是温暖心细的王爸爸。他默默关注学生的成长,悄悄帮助有需要的孩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关爱。

一次课堂上,他发现有学生因为穿着旧得褪色的棉衣而束手束脚不敢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他把自己整齐干净的衣服送给这位家境贫寒的学生。并用肩膀碰撞学生的肩膀咧嘴一笑,“咱俩同款啊!”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心结。还有一次体质测试时,他发现护理学院一名学生因营养不良而无法坚持台阶试验,晕倒了。之后他通过询问其同班学生了解相关情况,知道该学生因为家境贫寒省吃俭用时,他私下让该班的团支书帮忙转交了几百块钱并买了一些营养品给那位学生,怕学生不愿意收下他就让转交的学生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他说:“让她不用管这么多,身体健康比什么都强,吃好了才能长个。”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朱露天生体质较弱,他告诉王老师自己想考警察,但是担心自己过不了体能测试。王老师就利用假期指导他进行体能训练。当时正值6月正热的时候,王老师每天带着他跑步和力量锻炼,俯卧撑、引力向上、杠铃,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从下午1点练到下午3点。天气太热,他带着学生到学校附近一家游泳馆游泳锻炼耐力。日常训练完,王德平总会主动询问学生家里情况、备考状态等等,他们什么都聊。王德平细细的听学生反映近况,给学生分析梳理,引导学生自己做选择。朱露说:“王爸爸是真的‘不讲情面’,训练的时候说一不二,丝毫不马虎,但日常的他却是截然相反的,他喜欢和学生聊天,锃亮的额头下,总挂着柔和笑容。因为王老师的不抛弃不放弃和细心开导,给予了我力量与信念。”

一番付出,一番收获,王老师硬是把已经要放弃考试的学生训练合格,帮助学生顺利考取公务员。“王老师多次劝我不要放弃,咬定牙关也要坚持下去。”当朱露考完试在电话里嚎啕大哭着给王老师报喜时,当场的考官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了解到背后的故事,也为王老师点赞。王老师得知学生体能顺利过关的消息后也兴奋不已,只有他知道这个孩子所经历的磨难,他知道是多少的鼓励与开导才让这孩子坚持下来。目前,朱露已是某地派出所的领导,前些年还专程返回学校看望王老师,逢年过节都会发短信问候。

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去年,班上一个多次跑步不及格的学生终于在及格时间内跑完1000米后,这位“小胖子”同学喘着气大汗淋漓地抱着王老师说:“老师,我过了过了……”只有王老师明白是多少的汗水让一个几乎不可能达标的胖子顺利通过体能测试,是多少次的极限训练和忍耐坚持才换来了孩子的成功。

他在课堂上关注每位学生的精神状态,发现课堂上精神状态不佳的学生,会私下询问缘由,针对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其实他也会感到疲惫累到身体透支,他曾因晚上帮助学生训练太累,开车回家的路上在等红绿灯的时间内睡着而险些导致车祸,幸亏其他司机及时发现把他叫醒。事后他说:“会害怕,会担心,但是还是要照常进行训练,训练不能落下啊!以后再疲劳的时候我就打车回去。”他从不提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学生面前他永远是斗志昂扬。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学生训练上,以至于疏忽了自己的女儿,在女儿的眼中,爸爸永远是忙碌的,她有时候会埋怨:“爸爸你每天陪哥哥姐姐训练,都没有陪我玩的时间了。”

武汉一高校体育老师五年指导学生获得70多项金牌、3项冠军

乐于教学创新和研究,是同事眼中的“教研达人”

课外时间跑步、骑行等将计入体育课的成绩,课外不锻炼有可能会挂科,这是武昌理工学院2017年出台的新规,曾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和好评。作为学校体育课部的负责人,王德平是这次新规的主要制定者,他说:“大学体育课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另一个是学会一到两项终生受益的、并且喜欢的基本体育技能。体育课只是学生运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课外时间自觉地运动。”

该新规针对大一大二学生推行“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平时成绩构成做出调整,将体育课程平时成绩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紧密结合,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将影响体育课期末考试成绩。王老师说,现今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日渐下降,新规旨在强化学生课外锻炼,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提升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从新规实施后的情况看,效果很明显,学生们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王老师还把终身体育理念作为突破口,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教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他提出新的体育课程模式,即“1+3”的模式,将学校提出的“让学生掌握两项终身管用的项目”的要求贯彻落实。即大一第一学期是以太极拳和健美操为内容的“必修课”,大一下学期和大二是以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散打、跆拳道、体育舞蹈、网球等项目为内容的“选修课”。这样的授课安排进一步步拓展了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他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出“角色换位”法、“以赛促练、以赛代练”法、“体育委员轮换”法、“摄像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深受学生欢迎,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他还将素质拓展的理念与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把各种先进的理念带入课堂,获得很好的效果。他把体育较差的学生和体育好的学生挑出来,让他们结成对子,互相帮助,结伴训练,共同成长。他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信起来,也通过结对子的方式更是培养了学生们的团体精神团队意识。

“要上好体育课一定要营造一个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现在的孩子有些对体育课有抵抗情绪,不喜欢运动,这是个大问题,体育老师一定要把学生带动起来。通过幽默的授课、偶尔设错等方式吸引学们的注意力,带学生玩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得到锻炼也喜欢上运动,切身感受到运动的好处、形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王老师说。

王老师是一位亲和力强且善于沟通的人,他处处以身作则,重视学生成长和健康,带动体育课部的老师进行体育革新。在他和教研室全体老师的不懈努力下,体育教研室获得全校“优秀教研室”称号。他潜心教研,出版专著一部、主编高等院校通识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体育(AR版)》一部、主编普通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规划教材《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一部、副主编高等学校课程教材《体育与健康》一部、参编教材《国粹九讲 传统武术》等。参与教育部课题一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一项,公开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二十多篇,研究发明专利两项。

武汉一高校体育老师五年指导学生获得70多项金牌、3项冠军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五年指导学生获得70多项金牌、3项冠军


王德平提出课内外结合的联动机制,让体育课不单就是一堂课,让课堂进一步得到延续和延伸,他通过把课内的知识技能与课外的各种活动、竞赛、训练相结合来提升学生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他策划组织了“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他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悉心指导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及竞赛工作。学校的每一届运动会、篮球联赛、足球联赛、冬季长跑比赛、教工趣味运动会比赛、乒乓球赛等,大大小小的活动几乎都由他策划。为提高校运动队水平,他课间、课后的常态是指导队员训练。用队员的话说他就像一个“永动机”一样无休止训练,永不知疲倦。

“速度再快点”、“接球没接住的罚两个俯卧撑” 、“丫头们,仔子们,练起来”……这些都是王德平的口头禅,他结合日常丰富的带队参赛案例对学生进行战术指导。王老师还经常带着学生实战,学习怎么互相配合怎么跑位。“打起来真的很畅快!有时候他也会赖球,硬说球权是属于他那边的,大家就合起伙来和他争辩,大家的解球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在学生眼里,王sir和他们都是平级的,所以打起球来的时候大家不会紧张,都能放开来打。

他经常自己出资利用双休时间带着球队出去打比赛,为给喜欢打球的学生创造机会,他就开着自己的汽车拖着学生去打比赛。他早早摸清学生们的篮球底子,了解到球队底子比较弱,也非常缺乏比赛经验,他就不断联系附近的各个学校,促成的联谊赛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场了,他不强调输赢,争取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各所高校的一场场比赛,只希望学生们能得到锻炼,是加强交际能力也是周末放松,看到大家的进步他总是很开心。

每次友谊赛开始前,王老师都要给学生讲战术讲配合,分析对方战术,前半场上场前他嘴上总说着分数不重要,大家场上好好打发挥自己的长处打。结果,比赛开始,他就控制不住焦急大喊着应该怎么打,恨不得把脑子里的战术都灌输给场上的学生。到后半场,不管分数怎么样,他都会比较平和,让学生该怎么打怎么打。有的队员因为输了自责,他就会安慰说“没事,不要紧”,打趣道:“自责那就给我表演五十遍刚刚丢球的动作吧,一百遍也行。”赢了比赛他就面带微笑,带球员向裁判和相关人员致谢。每次打完比赛回校路上,他都会雷打不动进行总结,让球员发表收获和看法。

“在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赛湖北赛区中,我们第一次参赛打了几场每次都没赢,第二年有赢又输,第三年进入前八,后来又进入前五,现在已经带领团队夺得几次冠军。”王老师兴奋地介绍自己带队打球的经历。据了解,他指导学校篮球协会、游泳协会等在各类大赛中屡获大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赛事获得一百五十多个奖项,其中冠军七十多项。男子篮球队两次获湖北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全国大学生CUBA湖北赛区第一名,女子篮球队在2018年和2019年分获获湖北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全国大学生CUBA湖北赛区第一名和第二名;校游泳队在近五年获湖北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70余枚金牌。在2020年湖北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暨全国学运会大学组游泳项目选拔赛中,武昌理工学院游泳队共摘得12金6银3铜,男、女子组团体总分均获得丙组团体总分第一。

因为长时间上课、陪着学生训练、打比赛常常需要“吼”的原因,王老师的嗓子出现了各种问题,有时候嗓子哑了,他也顾不上及时去看病。队里的刘奕辰同学发现老师嗓子不好给他送了润喉糖,细心的女生还会给他熬上一大碗新鲜的冰糖雪梨。看着同学们的特殊礼物,他总会感动得不行,忙说谢谢。训练场上,王德平吼着给学生上课时间长了,就忍不住要开始咳嗽,队员就会和他说“王sir小声点,我们都听得到。”

“王老师可是我们办公室的模范老师啊,他很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他课上课下都能和这些学生们都打成一片,学生们都管他叫‘王爸爸’”,诺,张成贵老师指了指王德平的办公桌说,“这些就是学生们刚送过来的凉茶”,隔三差五的体育课部办公室就会出现各种保护嗓子的糖果、凉茶、冰糖雪梨汤,这些都是王老师的学生送过来的。”

“王sir在我印象中,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他总是默默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训练中的他常常是很严格的,但是课下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的学生刘艳说道。平时上课路上碰到正在开车的王老师,他总会按下喇叭和学生们打招呼,或者停下来询问学生“干嘛去?”“今天练习没有?”“训练练得怎么样了?”有学生训练受伤了的话就问伤势怎么样。有次训练的时候有同学没有认真听课在看自己扎的小辫儿,然后王老师看了她一眼说,“哪吒听我讲没有。”瞬间带动了课堂氛围。同学们都说,“王老师的幽默是‘润物细无声’的。”(刘明杨 潘荣芳)

https://www.toutiao.com/i698730900891900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