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构建“医教协同”育人模式 促进护理学院创新发展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8-12-03 阅读:

近日,2018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线新鲜出炉,尽管今年的考试形式较往年有所变化,但武昌理工学院护理学院学子们的表现依旧稳定,成绩十分突出,今年该院本科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接近百分之百。近三年来,该院本科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平均达到97%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该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广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5%以上,2018年毕业生就业率更是高达97%,学院向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报我校护理相关专业。

能交出这样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与护理学院不断深化改革,狠抓内涵建设,突出应用型特色培育,始终坚持“厚基础、强素质、重实践”的办学理念,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服务行业,积极将“医教协同”的育人模式贯穿到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 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病人现在怎么样?”

“目前血压下降、心率上升,病人意识逐渐丧失……”

“赶紧开放静脉通道,急查血常规……”

你是不是以为这样紧张的画面是来自某医院的抢救现场?其实这只是我校护理学专业学生们正在进行的一堂《外科护理学》实训课。在高仿真模拟实训室中,各种临床医疗器械齐全,实训室布局和医院里看到的真实场景完全一致。此时,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工合作,正在对一位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仿真病人进行抢救。在实训室外还有一个控制室,任课老师就坐在这里利用计算机不断操纵改变仿真病人的各种体征症状,并通过数个显示屏观察实训室里学生们的表现。这个系统是学校新建的交互式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可实现对实训室中正在进行的实训场景进行录播、点播、回放和实时直播等。

“模拟教学能够模拟真实临床场景,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自主学习以及临床应变能力的培养。”护理学院终身教授卢人玉说。

类似这样的模拟实训课程在该院非常普遍。目前,我校护理学院开设有护理学、助产学2个本科专业和护理1个专科专业,这些专业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近年来,为了适应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护理学院在加强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方面下了大力气。

2017年,学院对原有实践教学中心进行了全面改造、提档升级。在建设过程中,学院积极推进“医教协同”育人模式,主动邀请同济医院、中南医院、省妇幼保健医院有关护理专家、产科专家、新生儿科专家等对中心建设规划与建设平面布局建言献策,力求学院实训环境能与医院临床更贴近。目前,该院按照医院实际情景布局,已建成高仿真模拟教学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等21间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实验实训室,配备了SimMan3G高仿真模拟人、SIMMOM高级分娩模型等先进的仪器设备,较好地满足了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

“上午老师刚给我们讲完静脉输液法的理论知识,下午我们就可以对仿真病人进行实际操作了。”护理学1702班刘欣雨说,“边上理论课边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我们在角色的轮转中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且能在日常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学院的临床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有明显提升,护理学院护士资格证的通过率一直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我们因为在校期间学习到很多临床操作,以至于我们在实习期间没有像其他学校的学生表现得那么生疏,可以较轻松面对平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留出更多时间去复习。”来自护理1401班乐洁说。

全面推进“医教协同”育人模式 促进护理人才供需无缝衔接

如若有患者心态消极,想放弃治疗,该如何沟通?为什么陪护人员不能坐或躺在病床上?面对以上棘手问题,对大部分护理相关专业学生来说会感到束手无策,而对于毛晓莉老师来说却习以为常,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她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我们首先要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耐心的和病人解释……”毛晓莉老师是该院助产学系主任,是一位“双师双能型”教师,她既是副教授,也有着副主任医师职称,她临床经验丰富,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给同学们提供专业性、可行性的指导。

为更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要,近几年,学院大力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和引进工作,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坚持“双师双能型”发展方向,逐步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兼具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院还以实习基地为依托,聘请医院兼职导师30余人;引进一批有行业背景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如:《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等,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均具有高级职称。

2018年,学院以专业建设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了重新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学院积极与实习基地交流互动,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教师资源,就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主动听取基地医院的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与实习基地教师面对面讨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学时占比以及教学方式等,为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目前,该院各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占比已接近1:1。

此外,学院还邀请实习基地医院积极参与学院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实训课程改革力度,双方合作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共同推进“医教协同”育人模式向更深处发展。今年4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名护士长,即全国基础护理操作比赛冠军来学院,与本院教师共同培训和指导学生5个项目的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社区护理学的实践教学采取临床床边教学的方式进行,实习基地医院为学院提供了无偿帮助;同济医院邀约我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医院举办的临床护理教学培训,共同探索情景模拟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改革活动;学生到同济光谷院区见习,参与孕妇角色体验和沙龙,感受了医院有别于学校单纯教学的氛围,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获得感。

实习即就业 订单式培养使学子成市场“香饽饽”

护理学院自建院以来,积极构建“医教协同”育人模式,大力开展“实习就业一体化”订单培养模式,在促进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上作了一系列积极有益探索与实践。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因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很扎实,就业时即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广泛开辟实习基地,以实习促就业,全面扩大学生就业渠道和途径,促进学生优质就业。”护理学院院长杨和平教授解释道。

截至目前,学院与16个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学协作关系,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5个,为学生的临床实习与就业搭建了良好平台。

学校每年都会派本院大三学生分赴各实习基地医院实习,实习时间长达40周。“通过医院锻炼,可以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护理学院副院长李强表示,学院还建立了“双指导教师”制度,即医院和学院分别都派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与管理,双方齐抓共管,让学生在40周的实习中,能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医院的护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岗位核心胜任能力。

自2016年以来,学院还与同济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亚洲心脏病医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就业一体化”订单培养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为导向,是我院护理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学院将不断拓展深圳等一线城市实习点的建设与发展,让我院学生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和渠道。”护理学院实习管理科杨宏英老师说。

“通过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提高了我的临床经验,为实习铺好了道路。”协和医院团委手麻支部ICU分支团委书记黄辉辉表示,2009年他曾担任湖北省人民医院护理实习生总队长,实习期间因自己工作认真努力,态度亲和,曾多次受到单位领导、患者及患者家属好评。实习结束后不久,他就直接被该医院麻醉科ICU录用。2012年,他又入选了协和医院临床护理操作队,担任协和医院团委手麻支部ICU分支团委书记。

像黄辉辉这样尝到学院人才培养“花香果甜”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为自身赢得较高职场起点的同时,也为学院擦亮了就业这块招牌。近两年来,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平均达95%以上,优质就业率为76.65%。截至现在,学院为社会培养并输送毕业生近4000人,80%以上毕业生都选择留在省内就业,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2016年,湖北省人民医院招聘公告网公布了本医院2016年度护士招聘录用名单,参加应聘的毕业生多达1000多人,最后确定录用的人员名单中有29人都来自我校护理专业。护理1307班李蒙就是其中一员,她深有感触地说:“就业必须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在30多家高校同专业的毕业生中,我们学校学生能脱颖而出,占到整个被录用人数的10%,我觉得我们就是学院‘医教协同’育人模式成果的有效例证。”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学院将继续在国办《意见》和教育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把‘医教协同’真正落到实处,学院和医院双方要在护理人才培养、医学教育改革、科研平台建设、医疗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互动、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厚植学院护理人才培育的土壤,推动‘医教协同’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进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学习护理、从事护理。”护理学院院长杨和平激动地说。

作者:张蕾 大通社 陈思逸 陈采文 报道 郝和强 林贞廷 唐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