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迎文学大咖!樊星教授带你领略武汉文学的“烟火与江湖”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4-11 阅读:

中南在线4月9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郭姿彤 通讯员 董步 报道 摄影摄像中心 陈禹 摄影)荆楚韵融文学里,江城景入笔端中。4月7日下午,武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樊星在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文学与武汉”的专题讲座。一百多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樊星教授深入讲述武汉的文学故事。本次讲座聚焦于武汉深厚的文化底蕴,旨在通过精彩的分享,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武汉文学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学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樊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德国特利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还担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多个重要职务。樊星教授在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研究方面成果显著,长期致力于地域文化与文学思潮的交叉研究,他的著作《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曾获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奖”,并出版了《莫言和新时期文学的中外视野》等专著。在此次专题讲座上,武昌理工学院聘樊星教授为客座教授,由文法学院院长胡德才教授颁发聘书。

聘任仪式结束后,樊星教授围绕武汉文学,樊星教授从“百湖之市的自然优势”“码头文化与市民文化”“上善若水的文化内涵”“自强不息的文化优势”这四个方面展开阐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武汉文学是如何在城市的历史变迁中孕育、发展。樊星教授以武汉文学的经典作品为切入点,剖析城市人物性格,邓一光《窄街》的烟火气与江湖气、池莉笔下《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市井烟火、何祚欢《养命的儿子》中商贩创业的艰辛与韧性,均成为解读武汉人热辣直爽、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的素材。他指出,这些作品正是在码头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滋养下,才具有了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武汉文学中璀璨的存在。

在交流互动环节,面对现场同学提出的“在AI时代,文学创作未来会走向何方”这一问题,樊星教授解答道:“AI写作只不过是将已有的内容进行综合,真正具备创意和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依然得依靠人类原创。像科幻、玄幻这类新类型小说,更是AI难以完全替代的领域。所以文学创作无需担忧,应坚定信心,持续产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汉语言文学专业近年来成果丰富,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100项;出版文学专著、教辅类作品82部;创作院线、网络大电影及微电影剧本12部,其中上映3部院线电影。

记者采访到汉语言2408班陈标同学,他表示:“樊星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令人受益匪浅。武汉文学不仅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性格特质,更让我深刻意识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敢为人先、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也要以此为动力,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