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汉语言2208 周锐欣
人生是应该放眼长空,定一个遥不可及、荒诞浪漫的志向,然后去追逐;还是应该放眼实际,立下一个又一个够得到、摸得着的目标,然后一个个去完成?我的答案是前者,遥不可及也好,好高骛远也罢,我认为人就是应该放眼长空。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千尺深的桃花潭在李白嘴里也只有”不及“两字。登上鹳雀楼。向西望,在那极西处是黄昏,白日依山缓缓隐入世界尽头;向东望,在那最东方是滚滚黄河向海一去不返。天地、意境扩大到了如此地步,然而王之涣还嫌不够,他还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的时代比起唐朝先进了多少?然而我们却嫌自己的志向大了,是何道理?
我想说的是志向和规划是两个概念,最直接的区别就是:规划可夺,志向不可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那么志向到底是什么?志字,在古篆文中为上之下心,《说文解字》中解释:“志者,心之往也,从心之声。”故志者心之往也。一个人内心所向往的方向,就是志向。志向不是具体的指标,而是抽象的方向,用时髦的话来说:志向是方针路线的问题,而不是具体方略的问题。高远,即高尚远大,所以对于志存高远,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内心所向往的方向,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有着令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属性。所以从命题的志存高远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志存越高,那么他在路上就能将这种美好的属性推得越远,由己及亲,由亲及友、由友及人,然后更远、更远、更远。
只有高远志向,才灵活,才能看见实现志向的路多种多样,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而如果志向短,那么必然陷入琐事中无法自拔,最后浇灭生活全部的热情。如为了月考,必然要放弃看一些无用之书,为了面试短期必然要放弃一些乐趣,如果泉水的目的是流入大海,那么它直接将大海作为目的,无形中就多了很多选择;如果它打算先流入黄河再流入大海,那它无形就少了很多选择。且说不定当它打算流入黄河时正值黄河冰结满川,转而流过太行山,恰好太行山暴雪满山,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规划岂不是胡诌?只有心存高志,才会意识到——从西到东是一个高地势往低地势的过程;才会意识到水蒸发了还有水气,最终还是为水;意识到多样性与变化,才能快乐的做着每件“无用之事”才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决心与浪漫。
回归主题,“人生规划”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成功。但什么是成功?从狭隘的定义来看,“有名有利”是“人生赢家”的标配,但是无论名还是利,终极目的还是要使我们从精神上幸福。所以我们要走向成功,必然要走上一条由内而外的饱满之路。由内即是志向,而外即是行动。用尽全部的热枕去追逐自己内心的那股冲动,靠不靠谱是天的选择。当代社会最大的温柔就是,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混口饭吃——只要能做到一定程度,且有人愿意为此买单。完成自己的热爱,这难道不是实现自我价值吗;满足他人需要,这难道不是实现社会价值吗;二者合一不就是完成了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吗。且马克思指出,评价一个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他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所以志向不管多荒唐,只要它满足“高远”这个前提,在追逐的过程中自然是在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外部评价;而对自己内部评价而言,追逐自己的热爱,便更不会不满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生的志向即使再大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断自我饱满之路就是成功之路,不断完善自我以到达”至善“的过程就是成功本身,对生活始终保持既紧张又活泼的态度,内心越是有强烈的向往对社会的奉献必然越大,就好比一颗充分成长且位置正确的树总比其他书对森林的用处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