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闵璐
在庞贝古城火山灰凝结的石膏遗骸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最具震撼力的生命姿态——母亲用脊背撑起坠落的横梁,为怀中的婴儿构筑最后的安全空间,这种跨越三千年的生命韧性,揭示了顽强意志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镌刻在人类的文明血脉之中。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历史长河便会发现:意志顽强是取得成功必备的根本品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具备意志顽强的品质。
意志顽强是实现积极人生目标、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一项根本素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剖白“一日而九回”的屈辱,却以残缺之躯完成“究天人之际”的壮举,贝多芬在耳聋加剧的1812年创作《第七交响乐》,将听觉世界的崩塌转化为永恒的生命礼赞,南非总统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打磨出“与敌人和解”的智慧,物理学家霍金在渐冻症中仍保持着“记得仰望星空”的幽默,彰显顽强意志对肉体的超越性。
重读《老人与海》,老渔夫面对困难时勇敢地迎难而上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同时我也发现他最后带回来的不仅有鱼骨,还有被海水泡烂的双手。这说明真正的意志顽强不是钢铁般的冰冷,而是有着芦苇般的柔韧,它存在于癌症患者数着化疗次数仍抱有希望时的微笑里,在单亲母亲同时打多份工的身影中,在写字楼办公室彻夜亮着的灯光下,在这个时代,当我们停止用“战胜”“征服”这类强势的词汇去形容顽强意志,就会知道那些允许自己脆弱,承认局限性却依然前行的普通人也是“意志顽强”的最强注解。
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我们或许成不了摧枯拉朽的飓风,但是可以做穿透顽石的滴水,意志顽强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财富,更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一个拥有顽强意志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如果我们在“黑暗中发出光明,在困厄中保持心志”就能在前进道路上奋勇前行,一往无前。(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