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Media
媒体关注

湖北新闻网:评论大学“山寨”建筑要有摒弃短视的心态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3-09-27 阅读:

  近年,数十所民办高校在武汉崛起,武昌理工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等院校的建筑都不乏国外风格。针对网友这次对大学校园内山寨建筑的吐槽,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昨日直言,校园建筑应是一所大学人文精神的外显,“山寨”不适合大学校园。(长江日报)

  时下流行的 “山寨”一词,网民的理解就是盗版、克隆、仿制、假冒之类的意思,而评论大学“山寨”建筑讽刺意味甚浓,批评焦点多以大学不同于其他场所,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山寨国外建筑有崇洋媚外的思想等等。更有不少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的职业,大学山寨建筑所花的钱完全可以用于培养学生技能,而这些人观念中所谓好的职业就是能赚更多的钱。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在现代教育体系之下,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素质培养基地,培养万千学子正确的价值观、责任心和思考能力,使之成为正真意义上的人,这才能充分体现大学对于真善美崇高价值的本质追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著名建筑史家约瑟夫•里克沃特(Joseph Rykwert)认为,人类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一种有影响的建筑类型,古希腊是神庙,罗马帝国是公共浴场,中世纪是大教堂等。在我们这个年代,他认为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建筑类型是大学建筑。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学建筑已经在发生巨大改变,不断增加的大学生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让师生们对大学建筑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使得大学总体规划设计要不断追寻新的建筑理念,不断适应快速改变的技术工艺而作出独特的设计。在建筑学领域,东西方的建筑可以作为两大体系来看待,东方的建筑所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内敛与隽秀,西方建筑体现的是一种气势与宏伟。现代建筑的设计已经与古建筑有了很大不同,现代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使得很多概念设计都成为了可能。作为大学,更应该从这些文化宝库中汲取精髓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消化吸收。

  批评大学“山寨”建筑没有自己的特色,不适合大学校园云云,引发我们对如何办大学的思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根据教育部公布最新全国高校名单,截至20136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198(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面对我国高校“千校一面”而饱受社会质疑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予以重视支持,鼓励支持各类高校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曾参与讨论制定《纲要》的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说,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传统、特色、理念、文化、精神和风格,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高校,这样才能把各个高校的特色办出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更是强调,大学个个都当航空母舰不正确。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执行院长鲁先发教授认为,我国两千多所高校,类别不同,层次各异,成立时间跨度很大。尤其是这十年来新设立的一些高校,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要科学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自己特色,就要在寻找自身优势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除了打破“课堂灌输、学校圈养、流水线培养”的育人模式外,还要有设计超前、特色明显、环境高雅的一流校园。

  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大学是美丽的,大学的美是什么?恐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美能够带给师生愉悦的心情,能够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在大学校园有几座国外风格的建筑或者雕塑,形成中西合璧的景观也未尝不可,如果说一看到校园里有国外的元素就说是山寨,未免显得太短视。浸润在大学校园中,大学建筑本身就有与众不同的超凡灵气:那飞起的屋角瓦棱,用蓝天做背景,倾诉着绵长的沉思;高耸的钟楼钟声悠远飘去,像看不见的细线,牵动着学子们的心灵。繁花似锦的校园内,风华正茂的学子们读书嬉笑,树枝上的小鸟不时走走停停,偏头探看……这样令人羡慕的读书环境,有谁不愿意每天都看见这样的美景呢?(作者:杨卫平)

http://www.hb.chinanews.com/news/2013/0927/14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