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高考改革倒逼现教改课改资源重组
□本报记者 吴婷
近日,全国21省份相继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虽然目前湖北省高考改革方案尚未出台,但武汉十四中宋军老师已经开始谋划,改革后的课到底该怎样上,家长们则关心英语一年两考后,是不是减轻了考生负担,而三本、民办院校已经开始考虑怎样吸引生源。高考指挥棒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正在悄然上演。
就目前各省出台的改革方案中,文理不分科,“3+3”考试模式,英语一年两考,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成为改革趋势。截至目前,已有浙江、上海、天津、北京、青海、江苏、海南、西藏、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贵州、江西、吉林等在内的21个省份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集中于2014年到2019年。
A.教学资源配置、学校管理成为难题
宋军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假如湖北省今年也公布相似改革方案,那么从2019年开始,进入高一的学生就要实施语数外+选修课的教学模式。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他,在已经带了两个班课程的情况下,该怎么进行走班教学和班级管理呢?比宋军更担忧的是湖北武昌实验中学的校长董有建,“高考改革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改革方向肯定是好的,但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全国高考改革试点较早的浙江省,已经体验了一把走班制。浙江省高考改革实行的是“7选3”考试模式,即除了语文、数学、外语这3门必考科目外,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总分。这种考试给浙江省高中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固定课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课程表和走班制。
“开放选择后,640个孩子报上来的选择五花八门,多达34种,很多学科都只有一两个人选。”浙江省永康一中副校长吴文广说。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前提下,学校整合了一部分选择,确定了27种“套餐”。
与此相应的,学校的配套资源却有些捉襟见肘。教室、教师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改革后原有的班级设置将会被打破,根据报考科目的多少形成新的教学班。每个科目报考人数差异性比较大,造成有的科目班级数量很多,而有的则相对较少。
以浙江省永康一中为例,640名高二学生入学时的16个班被打破,形成了新的14个教学班。与之前每班约40人相比,新教学班每个班大约有 30人—48人。班级人数的变化无疑对教师教学增加了难度。
B.走班制将是趋势需要更多教育资源
与校长和老师们担忧相反,学生们有些期待未来走班制的改革。“如果以后学校能像西方学校一样走班上课,那就太好了。”还在武昌区读初二的刘雨琦很期待改革后的高中生活。但是她妈妈则很担心,孩子以后能选择好自己喜欢的专业吗?对迷茫的学生、家长和担忧的学校来说,或许北京十一中可以成为参照,看到高考改革对未来的影响。
2011年,北京十一中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选课走班、打破班级管理制、取消班级授课制,取消班主任、学科教室、校本课程等等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
学校实行走班制,将5500余名学生编为114个教学班。开发出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指导建设了272个社团。当然,取得如此成绩的背后,是因其拥有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耶鲁等名校的几十个博士,来自牛津、剑桥、耶鲁、哥伦比亚等世界名校的外籍教师,由中科院、北大、清华、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成长指导团队。
“北京十一中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但是想要普通高中,特别是教育资源比较贫瘠的地区完成这种改革,确实还很有难度。”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院长叶显发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虽然它或许不可复制,只能是极个别的管理和课改模式,但是它是我们未来课改和管理的改革方向。中国目前的高考“3+3”改革,必定会加速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步伐。以适应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喜欢的科目进行学习。固定班级+选课班教学模式将会成为主流。
C.英语一年两考 会不会增加负担
除了“3+3”考试模式带来的影响,本次高考改革英语一年两考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热点。在已经公布方案的绝大部分省份都明确,英语一年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刚刚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的天津从2017年高考开始,在现有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北京从2017年起,高考英语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英语听力一年两考,2021年,高考英语还将增加口语考试。今年2月,针对英语科目,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高考方案中,英语听力和口语将一年两考,笔试是否会一年两考则还在商议当中。
“一年考两次,如果第一次考不好,会给孩子后面备考带来压力。”胡女士对英语一年两考表示担忧。对此,董有建校长表示认同:“我省还未出台改革方案,现在不好评估。但多一次考试肯定会加重学生备考负担。”
武汉大学外国语学校初中毕业班英语老师魏欣,任教过初中和高中英语课程,也经历过湖北高考诸多调整。在她看来,“表面上是增加一次考试机会,降低了考试难度,但其实竞争变得更加残酷。”魏欣认为,就教材而言,目前9年级英语教材已经与高一教材接轨,教材难度明显比过去更高,对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的信息社会,有些学生初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很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因此,在未来高考中,竞争会更加激烈。
同时,魏欣表示,英语作为一个沟通工具,主要是服务作用,而不应成为考学的负担。一年两考对于有英语优势的学生来说,可以更早结束英语科目的考试,把专注力集中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让学习更有指向性。
D.批次合并将是趋势民办高校面临洗牌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除此之外,目前包括北京、天津、江西、辽宁、贵州等在内的多省市都将第三批次并入第二批次。上海和海南更是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批次。湖北虽未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但日前已经明确今年开始取消三本。“能挤进一本,绝不上二本;能上本科,绝不上高职。”这是多年来不少家长、考生心中的高考铁律。去年高考超二本线5分的小陈,志愿被退档补录进一所民办二本。不甘心的他,今年年初执意退学,但现在听说高考要大改,他很担心以后二本含金量能否有保证。
武昌工学院招办相关负责人分析,二三本合并后,最直接影响是今年二本批次分数线会下降,在增加学生选择余地的同时,实则难度更大。随着三本批次的取消,特别是二本压线考生,去年还有三本院校作为保底,而今年则有可能直接掉档至高职。因此考生需要慎重考虑,照顾到两个层次的学校。
对于高校而言,二本院校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对于有特色的学校,随着生源质量的提高,则会给学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武昌理工学院为例,数据显示,该校在湖北省历年招生中都超过三本批次线30—50分,稍低于二本线10分左右。今年在湖北省,该校以本科第二批次招生,那么更多分数高的考生则有可能进入该校。该相关负责人认为,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高等教育会更加多元化,以满足更多考生个性化的需求。这种多元化,需要改变对学校三六九等的偏见。当然,不分也不可能,但也不能分得太细。批次合并,有助于学校形成特色,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6/05/5336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