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积极打造影视全产业链“人才高地”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9-01-07 阅读: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2018年10月10日上午,盈盈歌声从江夏栗庙社区的栗庙文化广场上传来,一场由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以下简称“影传学院”)学生们带来的文艺演出正在火热进行中,台下挤满了来观看演出的社区居民们。同学们的精湛表演,博得台下观众的喝彩连连,掌声不断,舞台周围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是该校影传学院积极响应武汉市人民政府实施“十件实事”的号召,参加武汉市专业院团大学生千场进社区(村)活动的其中一场。仅在2018年一个月时间里,该院就与江夏区文化馆、洪山区文化馆等单位协同合作,完成了46场文艺演出,观众已达2万余人。

“活动不仅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实践平台。”国家一级演员、男中音歌唱家、影传学院院长张征教授表示,近年来,学院立足长远,主动适应区域经济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发展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在跨专业融合、实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等方面精准发力,致力于培养大批可以真正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一系列积极探索,如今学院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实现了提质提速,真正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实干之路。

跨专业融合,构建“两翼齐飞”格局,积极打造全产业链育人模式

在武昌理工学院,提起影传学院,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前身是音乐与传媒学院,2018年1月学院正式更名。这次更名为学院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意味着学院未来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会更加明晰。

为何要更名?更名后学院该往哪个方向走?原有专业会做哪些调整?转型后学院如何实现“华丽转身”?面对一系列质疑,院长张征做出强力回应:“学院的发展、专业的布局、课程的设置都必须要依托行业、对接产业,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来做出有益调整。当今我国影视、音乐等艺术类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学科专业对应的很多产业在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人才需求等在不断调整,学院发展也进入到拐点期,我们只有对原有的教育发展水平和专业结构重新定调,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学院才能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滚滚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该院音乐系教师巫嵋博士,对自己那时的困惑记忆犹新:“学院更名后,当时很多老师都对未来感到迷茫,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认识,老师们终于明白了校领导和院领导的良苦用心。”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本科教育强调专业教育,这导致很多学科专业设置过细,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单一,从而造成学生专业面狭窄,创新意识薄弱的弊端。转型后的影传学院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不断寻求突破口。经过多次调研实践,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学院决定将以前的传统学科稳稳抓在手中,作为跨专业融合、大类基础课打通的一个强力支撑,立足打造专业集群结构。学校下一步将围绕策划、编剧、导演、拍摄、剪辑、发行等影视全产业链,逐步建设影视专业链,以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表演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学专业和舞蹈学专业在做好自身专业教学的同时,要支撑全院影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形成人才培养与影视作品生产一体化的专业特色。“学院将实现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两大学科‘两翼齐飞’的良好态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子未来都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院长张征教授对转型后学院的发展信心满满。

强有力的转型点燃了全院上下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学院进行大类打通后,我不仅学到了本专业知识,还学到艺术概论、形体训练、影视摄影与制作、化妆造型等其他专业的一些基础课程,现在的我可是技能满满的!”播音1705班的李红悦就是学校采用跨专业融合模式培养下的一位受益者。她回忆道,有一次她去校外主持一个模特走秀活动,化妆师因故没能及时赶来,为了不耽误演出,她不仅自己动手化好了妆,还临时充当化妆师,为模特们化好了妆。活动结束后,活动方对她十分认可并表示了感谢。目前,她在化妆造型方面兴趣浓厚、技巧娴熟,她觉得这对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自从学院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行共享打通后,各个专业的关联课程统一形成了递进有序的关系,现在各专业间的交流互动更为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提升,专业口径和就业方向也得到了拓宽,跨专业融合做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为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副院长屈定琴教授如是说。

坚持能力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提升学子在实战中的学习能力

今年6月,由武昌理工学院13名大学生改编拍摄的《我的天空》歌曲MV发布上线,短短几天时间播放量就达到5000余万次,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国务院办公厅紫光阁等中央媒体都予以了转载报道,北京卫视和湖北电视台均在黄金时间新闻播报后播出了该视频。MV还登上“微博热搜榜”和“新时代热搜榜”的第一名,火爆网络。整个MV从歌词改编、演唱、动作设计、服装、打击节奏、拍摄剪辑均由我校学生独立完成,而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影传学院,音乐系巫嵋老师则是此次MV拍摄的指导老师之一。“我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视频拍摄和剪辑方面的知识,在这次MV拍摄和制作的实践过程中,我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视频拍摄和剪辑了,下次我也想尝试独立制作一个MV。”播音1702班的李铭陆佳同学兴奋地说。

《我的天空》MV拍摄的指导老师巫嵋表示,这次MV拍摄属于学院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老师们经常会像这样将一些项目‘植入’到实际教学中,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潜移默化地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从而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近年来,学院根据新国标和艺术类学科特色,科学制定了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以共享打通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为基础,不断强化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双师双能型教师优势,积极推行“项目植入式”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实训实践课程的建设力度。影传学院党总支常务副书记盛蕾表示:“学院专业建设的特点概况起来是9个字,即‘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目前我校理论、实训、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3:5,实训实践教学已提升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与此同时,学院借助学科建设的契机,对实验(训)室进行了整体建设和优化。现已建成器乐排练室、形象设计实验室、形体训练室、多功能小剧场、非线性编辑实验室、MIDI音乐实验室、综合演播厅、音频录播直播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等14大类共19间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基本满足该院师生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

“每次去学院琴房都是一种享受,琴房的设施很完善,在那里练琴会让我觉得自己身处于舞台的中央,有一种我正在演出的感觉。”音乐学1701班韩君婷表示,“学院的琴房很宽敞,每个人练习的机会也比较多。”

学院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尤为重视对实践平台的搭建,积极将项目、赛事植入到实践课堂,真练真做,以赛促学,使“作业”变成了“作品”。2018年6月27日,第五届湖北舞蹈“金凤奖”评奖颁奖晚会在湖北剧院隆重举行。来自我校影传学院的原创学生群舞《姨妈们的幸福生活》以独具特色的舞蹈编排和出色表演,征服了评委和观众,最终荣获表演三等奖。该奖项在业界含金量颇高,而这是我校首次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影传学院青年教师陈琪、鲁文婠、鲁文倩是该舞蹈的指导老师。“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舞台经验,鲁文婠、鲁文倩老师此前在‘金凤奖’中获得过一等奖,她们丰富的经验和悉心的指导对我帮助很大,这次获奖让我更加自信。”来自舞蹈学1701班的获奖者张铃静同学说道。

此外,学院还实行“回课制度”,强化学生专业知识;采用“晨练晚功”方法,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搭建“梅南星光”系列联合教学实践平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这一系列的实践改革举措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近三年,学生在校外各类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表现优异,迎来“大丰收”,共收获奖项200余项。

“能够在湖北省职业舞蹈顶级赛事中荣获大奖,非常不容易,与我们同台竞技的大多为专业歌舞剧团和院校,此次荣誉的获得彰显了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办学特色,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院长张征教授说。

推进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在“走出去”与“引进来”中锻造学院核心竞争力

纵览影传学院近年来的招生、毕业生等大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学院近年来各专业的招生数量在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接近97%,毕业生优质就业率更是在湖北省内名列前茅。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这与该院不断加强与社会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融合办学模式,广泛开展校际联合、校地联合、校企联合、校军联合的协同创新与合作,做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学院以人才培养和就业目标为导向,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强化实习实训实践过程,通过课程体系和产教融合手段,达到人才培养就业目标。”该院党总支常务副书记盛蕾对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给出了答案。

“各专业至少要建立1-2个工作室,内抓教学,外延拓展。”院长张征介绍,近年来,学院积极引进企业合作项目,在校内建立了大量研发工作室,真正做到“引进来”。目前,学院已建成媒体工作室、博士工作室、流行音乐工作室、名族音乐工作室、语言艺术工作室。学院还顺应时代需求,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与江夏区电视台共建融媒体平台,联合培养行业人才。

此外,为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浪潮中的“联合舰队”,学院不断加强与社会合作,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与武汉市江夏区电视台、咸宁广播电视台、武汉市江夏区文化馆、武汉邮政艺术团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并挂牌,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稳定的实训机会,吹响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冲锋号”。

“产业在‘调频’,学院就要一起‘共振’。”院长张征教授告知,目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行“项目植入”式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业、政府的合作,大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共同促进就业等,从而真正实现“校企精准对接,协同育人”的目的。

今年,学院还大力创新校军合作模式,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指挥基地共建“红色文化”纪录片项目,同学们深入部队体验生活、采集纪录片素材。音乐1601班李嘉聪是该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他说:“我们去部队参与演出,并帮他们拍摄纪录片,而部队报道团来我们学院做报告,大家相互指导、共同进步。这次红色项目丰富生动,让我从中真正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力量。”

“学院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把课程思政教育落到了实处,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从心灵深处感悟和领会到了红色精神。”学院副院长屈定琴教授表示类似这样的项目学院以后还会经常举行。

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激发了学院的办学活力,也提高了育人质量。该院学生成为了市场上争抢的“香饽饽”,部分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抢订一空。该院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校友张赛现任河南洛阳第二炮兵某政治部文工团文艺部部长;校友余田现任中国(武汉)邮政艺术团独唱演员、主持人;校友江锋现任湖北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理事、湖北省文化产业商会文艺中心高级教师;校友朱贝贝现任河南金丝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北京天悦华音总经理……

应时而动,应势而为。如今的影传学院正朝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行,学院的品牌已慢慢树立,要想真正实现“华丽转身”,学院还将再接再厉。对于学院的未来,院长张征教授踌躇满志:“在未来的五年中,学院将致力于专业发展,努力争取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学专业打造为学院的‘拳头产品’,使其进入到省内民办高校高水平行列,此外我们还计划将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两大二级学科中的部分专业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业,真正实现‘两翼齐飞’的态势,为地方影视产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张蕾 陈采文 张一凡 报道 陈言 韩世纪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