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一流专业 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0-12-12 阅读:

中南在线12月12日讯 “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名师授课,是我们建设生物工程一流专业,打造一流“金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万红在接受武汉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近日,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丁明玉教授、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等来校授课,让该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同学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武昌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于2003 年,是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生物工程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成为全省同类高校中同一学科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同年,该专业还被省教育厅纳入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2014年9月,该专业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这是湖北民办高校首批硕士研究生;2016年,该专业获批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经过周期性的建设,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水平不断完善提升,具备了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硬实力。

去年,湖北省教育厅发文公布了湖北省高校进入省一流专业立项建设名单,武昌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赫然在列,喜获“湖北省一流专业立项建设”荣誉,同时还被湖北省教育厅向国家教育部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

“以本为本、植根课程”,该专业除了严格把关课程相关环节与要素,强化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创新外,还强调要不断加强核心课程及教材的建设力度,确保专业内涵式发展的落实。2010年,《分子生物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精品课程教材出版,《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这些都是生物工程专业团队积极完善该专业配套教学资源的成效。

评价一所高校专业建设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是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该校生物工程专业一直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关键点在大做文章。“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只有把课程建设、师资配备、条件保障、教学方法改革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集成到专业建设这个平台上整合好,把专业建扎实,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才能实现。”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崔海容教授说。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屡获大奖。2019年9月,在湖北省第六届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决赛中,该专业3名学生摘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其中,生物工程1701班胡杨和李迪分别斩获植物学组二等奖和动物学组三等奖,生物工程1801班王昊宇荣获微生物学组二等奖。王昊宇更是微生物学组决赛获奖名单中唯一的2018级学生。

生物工程系老师赵钊博士是王昊宇这次大赛的指导老师,他说:“王昊宇对科研的兴趣很浓厚,大一没多久他就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跟着老师一起做课题。这次生物实验技能初赛和决赛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和他一起比赛的选手大多比他高一级或两级,他能获得这个奖项,一方面离不开他平时的努力,另一方面更说明学校完善的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等资源给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成绩是人才培养质量最好的证明。除2019年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外,此前该专业学子参加的每届湖北省生物工程技能大赛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在国家与省级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均有斩获。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学生考研率更是高达62.1%,近三年较多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多人直接考取硕博连读,其中10名学生已获取北京大学等高校博士学位,出国留学人员比例达7%。

邓家杰是生物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去年,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以380分的高分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无独有偶,来自该校生物工程系2010届校友祝海川,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白血病肿瘤干细胞研究。他曾协助导师撰写基金并成功申请Bayer科研协助基金2项、启东-北京大学产学研基金1项、干细胞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科重点项目2项。他曾获得2013年首届研究生国家奖学、2013年湖北大学优秀毕业、2010年武昌理工学院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

“一流专业”是“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一流人才”,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近年来加快了修订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脚步。院长崔海容教授介绍,学校确定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基因诊断、产品制备、生产管理、分析检测和市场营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今后将进一步巩固突出生物制剂、生物检测、基因筛查等专业方向,推进深化平台育人特色,强化产学研一条龙建设,培养生物工程领域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