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影视剪辑艺术与技术课程: 赛事进课堂,作业变作品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1-02-16 阅读:

中南在线2月16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朱威龙 报道)为实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速发展的需要,系统掌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领域从事编辑、节目编导、影视导演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由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屈定琴为负责人,张健、王春亮、杨秀中、刘萍娉四位老师共同负责的影视剪辑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镜头中的形象、光线、色彩、构图、声音五大元素,以及时间、空间、节奏等方面的剪辑进行讲解和实训。要求学生在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基础上,理解镜头与镜头之间组接原理及不同类型影视作品剪辑方法,通过科学的分步实训建构学生剪辑艺术思维,并熟练剪辑各类影视作品。使学生具有剪辑艺术思维,具备剪辑各类影视作品的能力。

在“赛事进课堂,作业变作品”教学改革中,影视剪辑艺术与技术课程作业曾多次获奖,仅第十六届春季中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学院奖一项赛事,学生获十多个奖项;在项目进课堂的教学改革中,与多家区县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合作,建设媒体融合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媒体融合制作剪辑、管理、发布等应用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翻转课堂”,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系列活动在武昌理工学院十分盛行,该方式主要是为了鼓励同学们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默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剪的有创意,很有心!建议缩短时长,加快节奏,打架情节截取一两个镜头即可,分屏镜头可以开场出现,前面部分删掉,建议加上字幕,字幕可以采用几句话介绍主体或者是剧情悬念!总的来说,还比较有想法,继续加油!”这是刘萍娉老师对一位学生的作业评语。

“翻转课堂”上首先由老师布置课前预习,每个单元教学内容在蓝墨云班课均设有预习测试题,并设置打分和参考答案详情,便于学生自主预习和自我检测。每次课堂开展的教学活动较为丰富,目前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头脑风暴、课堂讨论、项目实训等。每次课堂都开展了课堂提问,并布置了相应的课堂作业,全批全改,并针对作业进行评语评分;“这么多份作业老师每次都会很仔细地批改,有时还会送上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十分鼓舞了我学习该专业课的信心。”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1903班的郑玲珑说道。在课后复习环节,老师对每章节的课程,通过推送资源、布置作业和复习辅导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剪辑在影视创作中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剪辑工作者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也要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创作出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影视作品来。而这正需要学生们进行积极主动的动手实践,‘翻转课堂’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副院长屈定琴说道。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全面多向发展

案例启发式、问题式探究、项目式教学等均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艺术修养,技术学习与创新思维融会贯通的目标。学生从案例中学习经典,从经典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训练学生从艺术理论的掌握,技术手段的实现以及创新思维的激发三方面进行学习。“学校经常会有各大电影的首映路演,我曾经在学校看过彭宥纶导演的《亲爱的,新年好》这部电影,在这其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开拓了眼界,对自身发展起着很大的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6级毕业生邓袁说道。

整合课程内容,将电影剪辑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产生的重要理论作为艺术修养的积淀部分,把软件的学习作为实践剪辑效果的技能部分,将影视作品剪辑每个实训项目作为创意思维建构部分,三者结合贯通在整个课程内容的设计中。经过多次修订教学大纲,影视剪辑艺术与技术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该课程已经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完整的教案,出版教材《影视剪辑技巧与艺术》,并建立题库和大量视频资源库。连续3年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开设本门课程,取得师生广泛好评。“学习硬本事是核心,但是多向了解探索影视以及剪辑历史与艺术,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慢慢地往上限挑战的资本。”教授张健说道。

模块化教学设计,稳扎稳打更高效

围绕着剪辑影视作品的课程考核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剪辑艺术思维的理论学习,非编软件的技能学习、影视作品剪辑创意思维开发实训三个模块。其中,影视作品剪辑实训分为基础训练型、提高型、综合设计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模块,突显高阶性、挑战度。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案例启发式,提供大量与知识点相关的影视片段案例,进行分析讲解;问题探究式,以教师为主导,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训小组,对实训项目,展开讨论;项目式教学法,分解多个实训项目,学生分组剪辑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指导评析。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应用,才能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我们的教学正是一个由被动变主动,由灌输知识变教授内化的一个过程。”讲师王春亮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