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在线6月18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陈浩 报道)“怎样做好辅导员的工作?”6月16日上午9时,武昌理工学院图书馆六楼报告厅内气氛严肃,老师们听得入神,也不禁为之动容。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召开“全省高校辅导员育人故事分享会暨一线学生工作调度会”,会议设立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在华中师范大学9号楼六楼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演播厅,省内各高校设分会场线上观看直播。
主会场内,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张幸平,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赵耿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赵耿主持。武昌理工学院作为分会场组织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各学院团委书记和全体素质导师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武汉工程大学辅导员蔡明广、武汉理工大学辅导员吉成霖等10名全省高校辅导员育人故事分享获奖代表依次进行了分享。
分享的过程中,武昌理工学院分会场表现地十分安静,老师们听得很认真,有些被故事情节所感动,默默擦着眼泪;有些与分享人产生了共鸣,不禁点头称赞。“从这次辅导员育人故事分享会,我看到了很多个和自己一样陪伴并关爱学生的辅导员,从他们分享的故事中,我深切体会到辅导员在学生人生成长轨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于我们而言,他们只是我们带的四年一届的学生;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是成长路上关键路口的一盏心灯。在育人方式上,我以后会多给学生一些肯定与鼓励,少一些数落与责备,用情感育人,学会与学生共情,他们需要我时,我在。”人工智能学院的素质导师袁小梅这样说道。
分享会结束后,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赵耿从“为何讲故事?”、“怎样有故事?”和“何为好故事?”三个方面,就“如何讲好属于我们的育人故事”作了辅导。赵耿说道:“辅导员只有真正深入一线,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成长线路、人生轨迹产生交叠,才能有自己的故事可讲;只有做实事才能有故事,要善于把握教育规律,注重工作方法,敏锐地抓住关键的问题和问题的关键,把工作的方法创优,把育人的理念擦亮,了解每一名学生,走进每一名学生心灵,与学生产生交响,才能有故事;辅导员只有用心用情才能有好故事,要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要联系学生、联系教师、联系学生家长,要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坐一会、多聊一句、多听一点,要学会“问、访、查、梳、研”工作方法,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和提升工作质量,促作风转变、促师风提升、促学风浓厚,才能有好故事可讲。”
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张幸平对加强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压实一线学生工作提出三点意见:“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用心用情关爱服务学生;加强能力素质培养,做深做实新时代育人工作;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学生一线开展实践活动。张幸平强调:“近期省委部署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辅导员要坚决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把实践活动作为‘大思政课’的生动内容,广泛密切联系学生,主动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积极参与‘万名辅导员访万家’活动。辅导员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各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这支队伍建设。”
张幸平还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一是抓典型树标杆。注重在学生工作一线培养选树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先进典型,深入挖掘辅导员感人事迹,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价值感,充分调动和激发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实践活动宣传报道。运用多种方式持续深入做好实践活动宣传,着力树立教育新形象、营造教育新氛围、激发教育正能量;三是抓好省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要将学习宣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辅导员网络巡讲”、“理论学者下基层宣讲”、“先进人物进校园宣讲”等系列活动,推动省党代会精神深入人心。
直播会议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武昌理工学院分会场的一位素质导师,来自人工智能学院的杨艳萍老师,她说道:“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里,辅导员老师们用心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而更好地做学生工作,引领学生克服困难、发掘梦想,有责任、勇于担当!对于刚成为辅导员的我来说,这些优秀的辅导员是我的榜样,是指引我前进的灯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