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刘昌君:佩服之余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06-12-06 阅读:

本来我是不大想提笔来写写有关宫晓芳故事的读后感的,总觉得没什么写的必要。其一:宫晓芳的故事的确对我的震撼很大,恐怕自己的文笔还没达到写这感想的火候;其二,就算是写了,也不知道过数日之后我的这些文字又会被扔到何处,怕会是白搭;其三,能读者又会有几人?观周围众生,能读文章者也只能以小而论之,再者能关注此类之事的又得减半,再其次能学习其优秀之处的人又得再减一半。而剩余的部分不必去要求也会去学。同时,绝多数人也只会以本本,教条而论之。但最终,在友人的再三要求之下,不得以而写上几句。

     当我看完宫晓芳的故事后,许久未能说出一句话来,头脑中浮现出的只是连串的思考:对她的思考,对所有中国大学生的思考。她,是个成熟的女孩,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她的人生经历上都可以给她冠以“大人”的称号。相对的却值得好笑的是:其余的某些“大学生”却只能说还是个孩子,是孩子中的“孩子”。这样一来,其余的某些“大学生”在她的面前应当尊之为“前辈”了。

     要说她平凡,这的确也不会错。因为她只是中国现行社会里千千万万个贫困生中的一个。但当她出现在这个有诸多富家子弟的大学里时,却又显得不平凡了。那些富家子弟中的多半在校的生活只能用“混”这个字来概括了,而她却是在求学。

     她是一个贫穷之人,但同时拥有巨大的财富。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区,一个贫困的家庭,所以她也就是贫穷的;她将求学的机会给了哥哥,而自己外出打工,因为她贫穷;她刚一进校就有退学的举动,因为她贫穷;她几乎吃不饱饭,而暑假又到煤矿打工,因为她贫困。多次的生活体验,让她过早的体会到了人生的苦难,她成了富有的人,因为她获得了接天下之大任的条件,她有以血汗泪写成的历史,她知道她应该奋进并正在奋进着。

她甘愿自己外出打工,吃苦,而把机会给了哥哥,这需要一种气度;一个女孩,独自前往北京,几个月,时常以馒头充饥,以天为帐地为席,这也必需坚强;冒着生命之险,一个女孩,进煤矿,这也得有勇气。这所有的所有她都有了,她更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要不然她也不会在那个艰苦的条件下再度高考。

她平凡又伟大,贫穷而富裕,有气度,更坚强,又好学,这不得不让我写上“佩服”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