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从“了凡四训”到“四纲七证”国学讲坛顺利开展

来源:中南在线 编辑:黄雨婷 时间:2024-06-06 阅读:

中南在线6月6日消息(通讯员 李敏瑄 王海霞 报道)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培养既具有全球视野又怀揣民族情感的杰出青年,武昌理工学院于6月4日在图书馆二楼多功能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一场题为“从‘了凡四训’到‘四纲七证’——浅谈中华文化的内修与外用”的国学讲座。学工处杨云副处长首先上台致辞,隆重介绍了本次活动主讲嘉宾周勇教授。

活动伊始,周勇教授引述东汶许慎的观点,将“德”界定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他进一步阐述,从宏观视角看,“德”有助于人们领悟并遵循自然界的原则,塑造优良的道德规范,以及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进而促成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融及可持续发展。在中观层面,“德”促进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及和平共存,对于缓解冲突、终止战争、保障世界和平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而在微观层面,“德”则引导人们进行自我反思,重视身心健康和精神修养,对提高个体的精神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总的来说,周勇教授的解读彰显了“德”在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及全球和平方面的深远意义。启迪学生在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中,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达成个人提升和社会服务的目标。

周勇教授在讲座中深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他认为这一古老的思想为中国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他指出,“天人合一”的整体视角能帮助学生们超越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和思维框架,采取更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态度去识别问题和解决方案。“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能够促进全人类更快地形成一个共享同一空气、命运紧密相连的共同体意识。

此外,周勇教授强调,“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顺应自然,更是一种主动的生活哲学。他解释道,这一理念鼓励学生们发挥个人的能动性,积极面对挑战,持续奋斗。与此同时,它也倡导一种宏观的视角,用更深层次的智慧去理解和调和各种复杂关系,包括不同群体、民族乃至国家间的互动,旨在建立一个包容性更强、和谐共生的世界。他鼓励学生们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未来的学习与职业发展中,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达到个人成长与回馈社会的目的。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周勇教授特别强调了尊老孝亲的重要性,视其为维护家庭伦理的核心,并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他引用“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训,深入解析了“孝”的深层含义,并与听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关心并照顾父母。周教授认为,孝顺不仅仅是对老年人的敬重和照料,也是对家庭责任的履行,更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他的讲话使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孝道的传统价值,并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将这一美德付诸行动的重要性。最后,杨云副处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弘扬国学的意义,以及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本次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影视传媒学院的杨喻淇同学,他分享了自己对讲座的感受:“这次讲座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激发了我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进一步提升个人品德与文化素养的决心。通过周勇教授的精彩讲解,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直接的理解和感悟,我希望能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完)